• 2023年第22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23, 22(7).

      摘要 (135) HTML (0) PDF 1.35 M (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23, 22(7).

      摘要 (93) HTML (0) PDF 522.38 K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指南与共识
    • 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衰弱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3, 22(7):481-49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00

      摘要 (244) HTML (0) PDF 854.55 K (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 >临床研究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2023, 22(7):492-496.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01

      摘要 (165) HTML (0) PDF 419.42 K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84例,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48)和对照组(n=36)。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接受单一的缬沙坦治疗。观察2组患者服药后6个月和12个月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尿酸、肾功能恶化(WRF)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服药后6个月,对比基线水平,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肌酐、eGFR的变化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尿素氮及尿酸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2.62(1.83,3.90)和0.45(0.29,0.70)mmol/L,P<0.01;-137.00(-92.30,-201.13)和-9.65(49.00,-79.80)μmol/L,P=0.000];与对照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降低了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132±17)和(133±24)mmHg(1mmHg=0.133kPa),P=0.824;(81±14)和(82±12)mmHg,P=0.732],但尚无统计学差异,NYHA分级明显改善(Z=-2.150,P=0.032)。服药后12个月,对比基线水平,沙库巴曲缬沙坦组eGFR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21(1.33,3.49)和-22.11(12.32,29.67)ml/(min·1.73m2),P=0.023];肌酐升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98,2.07)和31.65(22.77,42.53)μmol/L,P=0.043];尿素氮及尿酸下降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80(2.01,4.23)和0.80(0.58,1.14)mmol/L,P<0.01;-141.00(-96.40,-200.25)和-8.45(45.00,-77.70)μmol/L,P=0.000];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收缩压及舒张压降幅、NYHA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23±14)和(130±17)mmHg,P=0.042;(76±11)和(81±11)mmHg,P=0.042;Z=-2.200,P=0.028]。服药后6个月,沙库巴曲缬沙坦组WRF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6.25%)和7(19.44%),P=0.132];服药后12个月,沙库巴曲缬沙坦组WRF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33%)和9(25.00%),P=0.037]。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心功能改善先于肾脏保护出现,血压降低和肾脏保护同步。与单一的缬沙坦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延缓、控制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衰患者肾功能的恶化,减少WRF的发生。随服药时间的延长,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更显著。

    • 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相关性

      2023, 22(7):497-50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02

      摘要 (101) HTML (0) PDF 513.59 K (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伴贫血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52例CHF伴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EPO反应性将患者分为低反应组(n=68)与非低反应组(n=184),分析影响EPO反应性的相关因素,评估SF、TSAT、Hcy预测EPO低反应性的价值。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SF、TSAT、Hcy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EPO低反应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F,TSAT,Hcy预测EPO低反应性的价值。结果 2组患者NYH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反应组SF、TSAT低于非低反应组,Hcy高于非低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TSAT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负相关(r=-0.742、-0.751;P<0.001);Hcy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800;P<0.001)。NYHA分级Ⅳ级、血红蛋白、SF、TSAT及Hcy均是EPO低反应性的影响因素(P<0.05);SF、TSAT联合Hcy预测EPO低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大于单独的SF、TSAT及Hcy(0.733,0.752,0.724),其预测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71.74%。结论 SF、TSAT、Hcy与CHF伴贫血患者EPO低反应性及心功能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EPO反应性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益生菌制剂对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患者的临床应用

      2023, 22(7):502-506.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03

      摘要 (187) HTML (0) PDF 513.15 K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轻型患者病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日至12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三分院病区收治的133例COVID-19轻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了益生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治疗,在成年(18~59岁)和老年(≥60岁)两个年龄段分别设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成年段共79例,其中对照组40例,益生菌组39例;老年段共54例,其中对照组28例,益生菌组26例。比较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转阴时间、住院天数、ORFlab基因和N基因清除速率以及主要症缓解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成年段对照组和益生菌组间核酸转阴时间、住院天数、ORFlab基因及N基因清除速率、主要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段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核酸转阴时间[11.0(9.0,13.0)和8.0(6.0,10.0)d]、住院天数[10.5(9.0,13.0)和8.0(6.0,10.0)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Flab基因及N基因清除速率、主要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核酸转阴Kaplan-Meier曲线显示,成年段对照组和益生菌组中位转阴时间(7.0和6.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段对照组和益生菌组中位转阴时间(11.0和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益生菌辅助治疗可以促进老年奥密克戎变异株COVID-19轻型患者核酸转阴。

    • 胰岛素抵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病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2023, 22(7):507-51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04

      摘要 (187) HTML (0) PDF 447.06 K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水平对卒中后抑郁(PSD)发病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2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7项版本汉密尔顿抑郁(HAMD-17)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PSD组(69例)与卒中后非抑郁(non-PSD)组(173例),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卒中状态评估量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及日常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实验室指标包括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模型评估指数(HOMA-IR)并以HOMA-IR值P75将患者分为IR低水平组(182例)与IR高水平组(60例)。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IR对PSD的影响。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R对PSD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non-PSD组患者相比,PSD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NHISS评分、总胆固醇、hs-CRP、Hcy、空腹Fins水平及HOMA-IR指数更高,Barthel指数更低,男性及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病史者更易发生P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病史(OR=3.52,95%CI 1.44~8.62;P<0.05);NHISS评分(OR=1.12,95%CI 1.00~1.25;P<0.05);hs-CRP(OR=1.11,95%CI 1.04~1.19;P<0.05);Hcy(OR=1.07,95%CI 1.03~1.10;P<0.05);HOMA-IR(OR=8.84,95%CI 3.86~20.22;P<0.05)为PSD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提示,引入HOMA-IR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 0.84~0.92),灵敏度为81.2%,特异度为78.8%(P<0.001)。结论 IR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HOMA-IR高水平与PSD的风险增加相关。

    • 低分子肝素钙结合物理疗法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23, 22(7):512-51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05

      摘要 (240) HTML (0) PDF 367.35 K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物理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19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联合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59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物理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DVT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56±2.60)和(13.02±2.74)s,(13.75±2.86)和(12.35±2.53)s,(4.66±0.52)和(5.10±0.87)mPs·s,(10.89±1.43)和(11.78±1.90)mPs·s,0(0.00%)和7(11.86%);均P<0.05];2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物理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机体血凝状况,降低血液黏度及DVT发生率。

    • “打桩法”消融心房颤动左肺静脉前三角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023, 22(7):516-519.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06

      摘要 (93) HTML (0) PDF 757.74 K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采用与不采用“打桩法”概念与技术消融左肺静脉前三角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自2018年6月到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并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打桩组与传统组,每组患者28例。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阵发性房颤病史、左房前后径大小等基线资料并进行对比。完善术前检查后,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其中打桩组对左侧肺静脉前三角(即左侧上下肺静脉之间嵴部前缘)采用“打桩法”的概念与技术进行消融治疗,传统组对左侧肺静脉前三角只是采用常规的贴靠与消融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打桩组左肺静脉隔离时间[(39.6±6.2)和(62.5±8.7)min]、两肺静脉隔离时间[(106.3±12.8)和(123.9±17.5) min]及手术总时间[(176.4±29.1)和(201.2±33.8 )min]均更短,单圈隔离率[82.1%(23/28)和60.7%(12/28)]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心包填塞发生率和随访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打桩法”消融技术稳定可靠,缩短了左侧肺静脉前三角的消融时间,提高了单圈消融隔离率,并进而提高总体手术工作效率,且安全性良好,无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操作方法,解决了局部解剖带来的操作困难。

    • 老年人动态血压参数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2023, 22(7):520-52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07

      摘要 (134) HTML (0) PDF 434.15 K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动态血压参数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7月于长海医院完成年度体检的306例离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人群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病史资料。采用便携式动态血压计记录各个时段平均血压、血压标准差、血压变异系数及晨峰血压、昼夜节律。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人群认知功能,根据结果将人群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组(218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88例)。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动态血压与MCI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CI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无认知障碍组比较,MCI组平均血压、血压标准差、血压变异系数及昼夜节律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OCA总分与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白天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白天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r=-0.151,-0.144,-0.136,-0.202,-0.253,-0.158,-0.253,-0.210,-0.190,-0.220,-0.178,-0.119;P<0.05);与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呈正相关(r=0.163,0.157,0.1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昼夜节律中非杓型和反杓型(B=11.000,OR=1.115,P<0.01;B=0.270,OR=1.305,P<0.01;B=1.496,OR=4.646,P<0.01;B=1.306,OR=3.690,P<0.05)是老年人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动态血压变异与MCI发生密切相关,控制异常的血压变异可能有利于避免MCI的发生。

    • 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与心血管参数的相关性

      2023, 22(7):526-53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08

      摘要 (134) HTML (0) PDF 425.41 K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与心血管参数左心室肥厚(LVH)和主动脉钙化(AC)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5例CKD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胸部CT平扫以及胸部X线检查等资料。将328例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按是否存在LVH,分为LVH组234例及非LVH组94例。将330例行胸部CT平扫或胸部X线检查的患者按是否存在AC,分为AC组199例及非AC组131例。将269例同时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胸部CT平扫或胸部X线检查的患者按血清磷水平,分为低血清磷组36例(血清磷水平<0.81mmol/L)、正常血清磷组106例(0.81≤血清磷水平≤1.45mmol/L)及高血清磷组127例(血清磷水平>1.45mmol/L)。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磷水平与LVH及AC的关系。结果 与非LVH组比较,LVH组患者收缩压[(150.80±25.19)和(144.00±24.9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85.50±18.18)和(79.96±14.80)mmHg]、血清磷[(1.97±0.76)和(1.73±0.73)mmol/L]及糖尿病患病率[25.21%(59/234)和15.96%(15/94)]均显著升高,年龄[(49.25±13.52)和(52.78±12.34)岁]、血红蛋白[(98.51±26.10)和(107.05±26.48)g/L]、血清钙[(2.07±0.29)和(2.16±0.31)mmol/L]及白蛋白[(38.09±5.94)和(39.74±5.77)g/L]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AC组相比,AC组的患者年龄[(57.82±10.32)和(45.87±11.75)岁]、血红蛋白[(102.22±24.57)和(94.55±28.16)g/L]、血清钙[(2.16±0.28)和(2.00±0.31)mmol/L]、血清磷[(1.99±0.76)和(1.81±0.74)mmol/L]、钙磷乘积[(52.70±20.02)和(44.54±18.42)mg/dl]、糖尿病患病率[28.64%(57/199)和 15.27%(20/131)]及高血压患病率[28.64%(57/199)和 15.27%(20/131)]均显著升高,舒张压[(81.67±15.00)和(87.31±19.35)mmHg]及降磷药物的使用率[39.70%(79/199)和55.73%(73/131)]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舒张压升高(OR=1.017,95%CI 1.001~1.033;P=0.038)、血清磷升高(OR=1.581,95%CI 1.080~2.316;P=0.019)、合并糖尿病(OR=0.540,95%CI 0.296~0.987;P=0.045)以及白蛋白下降(OR=0.934,95%CI 0.891~0.979;P=0.004)是C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LVH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91,95%CI 1.067~1.117;P<0.001)、血清磷升高(OR=0.307,95%CI 0.128~0.734;P=0.008)、钙磷乘积(OR=1.085,95%CI 1.046~1.125;P<0.001)以及合并糖尿病(OR=2.039,95%CI 1.041~3.995;P=0.038)是C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AC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清磷组LVH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31%(102/127)和61.32%(65/106);P<0.05)。结论 高磷血症是C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VH及A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磷血症进行控制是改善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 >基础研究
    •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调节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蛋白信号通路对大鼠骨骼肌衰老的抑制作用

      2023, 22(7):531-53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09

      摘要 (111) HTML (0) PDF 743.88 K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大鼠骨骼肌衰老的延缓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老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注射0.9%生理盐水)、模型组(骨骼肌衰老大鼠模型)和n-3PUFAs组(骨骼肌衰老大鼠模型加n-3PUFAs饲料喂养),每组各10只。比较3组大鼠生长状况、体质量、比目鱼肌质量变化及四肢肌肉力量,分析n-3PUFAs对衰老肌肉萎缩大鼠肌肉再生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CaMKK2)、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蛋白(AMPK)表达水平。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空白组大鼠[(466.04±33.83)g]比较,模型组[(403.33±25.37)g]和n-3PUFAs组[(435.72 ±27.32)g]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且n-3PUFAs组大鼠体质量较模型组大鼠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饲养1个月[(2.40±0.50)和(1.07±0.15)s]和2个月[(7.33±0.76)和(1.33±0.32)s]后开始攀爬的时间明显延长;与模型组比较,n-3PUFAs组大鼠在1个月[(1.76±0.32)和(2.40±0.50)s]和2个月[(4.07±0.61)和(7.33±0.76)s]后开始攀爬的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细胞间隙增大,大鼠骨骼肌萎缩严重,肌纤维直径明显缩小,p21、p16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n-3PUFAs组大鼠骨骼肌细胞间隙缩小,肌纤维直径增粗,p21、p16蛋白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CaMKK2、磷酸化的p-AMPK的相对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n-3PUFAs组大鼠中CaMKK2、磷酸化的p-AMPK相对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PK在3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3PUFAs 可延缓 D-半乳糖诱导的大鼠骨骼肌衰老,其机制可能与 CaMKK2/AMPK 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 >病例报告
    • 老年患者服用抗凝药导致严重肝功能损伤一例

      2023, 22(7):536-537.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10

      摘要 (113) HTML (0) PDF 726.83 K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老年起病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肺癌一例

      2023, 22(7):538-539.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11

      摘要 (131) HTML (0) PDF 995.93 K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老年患者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严重内脏出血一例

      2023, 22(7):540-54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12

      摘要 (122) HTML (0) PDF 291.29 K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老年听力损失的影像研究进展

      2023, 22(7):542-54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13

      摘要 (181) HTML (0) PDF 359.52 K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或即将遭受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带来的困扰,这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因此,精准快速诊断老年人群听力损失相关疾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和分子影像为主的影像技术的构建和发展,正为老年人群听力损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疗效预测提供着重要客观依据。本文对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方面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脑铁沉积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3, 22(7):546-549.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14

      摘要 (158) HTML (0) PDF 417.92 K (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铁是人类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铁的生理代谢受到机体精密地调节。当大脑内铁稳态发生失衡,出现铁的异常沉积,可导致细胞损伤,而这一过程与机体的衰老密切相关。本文简要总结了机体内铁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与生命体的衰老和预期寿命的联系,阐述了脑铁沉积与衰老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回顾了脑铁沉积测定方法以及去铁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铁代谢和衰老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 颈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矢状位平衡变化的研究进展

      2023, 22(7):550-552.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15

      摘要 (135) HTML (0) PDF 358.83 K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对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且有许多学者已致力于对其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SD)关系的研究,初步结果令人满意。发生ASD的患者常存在颈椎矢状位失衡,不同参数的变化各不相同,但各参数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同时,患者术前的年龄、颈椎退行性改变程度、手术方式及手术节段的选择对ASD的发生同样有显著影响。

    • 脓毒症血流动力学障碍的中医认识与治疗

      2023, 22(7):553-556.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16

      摘要 (139) HTML (0) PDF 403.49 K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脓毒症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其病理生理过程极其复杂。脓毒症血流动力学治疗的目标是恢复微循环灌注、保证组织细胞氧摄取率、保护心脏功能、促进心肌细胞早期修复,从而改善患者预后。然而目前并无特效药物治疗脓毒症血流动力学障碍。中医药干预脓毒症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对脓毒症血流动力学障碍及中医药对脓毒症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认识及干预的可行性进行综述,希冀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 鬼箭羽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 22(7):557-56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7.117

      摘要 (120) HTML (0) PDF 397.90 K (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全球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主要有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通过古籍、文献查阅,结合吕仁和、赵进喜、黄文政等全国名老中医的用药经验,发现鬼箭羽在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上运用较多。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鬼箭羽有保护肾脏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本文对鬼箭羽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近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主 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 办: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

电 话: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王士雯

主 编:范利

执行主编:陈韵岱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创刊时间:2002年

出版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82-408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