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 办: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
电 话: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王士雯
主 编:范利
执行主编:陈韵岱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创刊时间:2002年
出版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82-408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刘庭 , 皮红英 , 苏清清 , 宋咪 , 库洪安 , 肖红菊 , 刘丽楠
2023, 22(1):1-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01
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人跌倒风险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跌倒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样法抽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多学科联合跌倒门诊进行跌倒测评的老年人5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面对面调查的方式采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跌倒风险评分,并进行躯体功能测试。根据跌倒风险评估得分,将患者分为2组。对比2组各指标差异,确定跌倒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跌倒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572例老年人中278例(48.60%)有跌倒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2.059,95%CI 1.285~3.298)、共病(OR=1.978,95%CI 1.321~2.962)、多重用药(OR=2.211,95%CI 1.348~3.625)、睡醒后头晕/萎靡/疲劳(OR=2.948,95%CI 1.906~4.560)是老年人跌倒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0.520,95%CI 0.343~0.788)、四阶段平衡测试达标(OR=0.487,95%CI 0.275~0.862)、计时起步行走测试达标(OR=0.455,95%CI 0.256~0.807)是老年人跌倒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跌倒风险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共病、多重用药、睡醒后精神不佳是老年人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注意此类老年人的跌倒预防,动态和静态平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应进行针对性训练。
2023, 22(1):6-1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02
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肌少症诊断指标及肌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收集1534例苏州市社区老年人的一般资料、血脂水平及身体成分,进行握力及6米步速测试,依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2019年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人群与非肌少症人群,比较两类人群血脂状况差异,探讨血脂与肌少症相关性。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以及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与非肌少症人群相比,肌少症人群的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49±0.18)和(0.53±0.29)mmol/L]、甘油三酯[TG,(1.57±0.92)和(1.76±1.22)mmol/L]、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1.26±1.10)和(1.52±1.39)]显著较低(均P<0.05);而HDL-C[(1.45±0.37)和(1.31±0.32)mmol/L; P<0.01]、总胆固醇[TC,(5.17±1.03)和(4.97±0.96)mmol/L; P<0.05]显著更高;高TG发生率[29.10%(55/189)和36.28%(488/1345);P<0.05]较低;高TC发生率[48.15%(91/189)和36.88%(496/1345);P<0.01]更高。同时,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与HDL-C及TC水平呈负相关(r=-0.289、-0.20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更大(OR=1.121,95%CI 1.091~1.152)、HDL-C更高(OR=2.133,95%CI 1.206~3.773)是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性别为男性(OR=0.539,95%CI 0.372~0.781)、合并其他慢性病(OR=0.599,95%CI 0.413~0.868)是肌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 HDL-C升高与骨骼肌质量下降相关,是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社区体检中对于HDL-C水平较高老年人更应关注其肌肉质量和功能变化,必要时进行肌量下降和肌少症筛查。
李晶 , 李鹏霄 , 祁子钊 , 徐颖 , 曹伊楠 , 裘淼涵 , 李毅 , 韩雅玲
2023, 22(1):12-18.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03
摘要:目的 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戒烟后残余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冠心病患者大型登记注册研究(OPT-CAD),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入选OPT-CAD研究的ACS且行PCI的患者,依据吸烟状态(从未吸烟、正在吸烟及已戒烟1年以上)分为未吸烟、吸烟及戒烟3组,比较3组临床资料及介入手术特征、5年临床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所有的数据分析均基于R语言4.1.2版本,通过Trimatch包进行3组倾向性评分匹配。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及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累计事件发生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3组患者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倾向性评分匹配前,3组1、5年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倾向性评分匹配后,3组患者1年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戒烟组及未吸烟组患者1年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7%)和24(3.2%)和12(1.6%),P<0.05],且吸烟组和戒烟组均显著高于未吸烟组(P<0.05)。未吸烟组、吸烟组及戒烟组患者5年MACCE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4(12.6%)和137(18.3%)和105(14.0%),48(6.4%)和85(11.4%)和59(7.9%),31(4.1%)和58(7.7%)和40(5.3%);均P<0.01];吸烟组5年MACCE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均高于未吸烟组(均P<0.05)。不同吸烟状态的3组患者5年内的MACCE发生情况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的风险随时间变化呈现不同趋势(log-rank P<0.01)。相较于未吸烟组,吸烟组(HR=1.51,95%CI 1.16~1.96;P<0.05)和戒烟组患者(HR=1.14,95%CI 0.87~1.50;P>0.05)5年MACCE发生风险均较高;5年靶血管血运重建的风险,吸烟组(HR=1.96,95%CI 1.26~3.02;P<0.05)和戒烟组(HR=1.33,95%CI 0.83~2.12;P>0.05)均高于未吸烟组。结论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复发风险明显相关,戒烟可降低MACCE的发生,但残余风险依然存在。
朱剑 , 边素艳 , 刘姗姗 , 王彬华 , 徐洪丽 , 何昆仑
2023, 22(1):19-23.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04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合并贫血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特点。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的≥60岁的老年HFpEF患者2281例,根据是否合并贫血,分为贫血组(n=949)和对照组(n=1332)。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脏超声结构及功能差异。采用EmpowerStats统计软件(3.0版)和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红蛋白(HGB)的影响因素,以及HGB与心脏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HFpEF住院患者中41.6%(949/2281)合并贫血。贫血组男性[54.69%(519/949)和47.75%(636/1332)]、年龄[(74.79±7.99)和(73.40±7.72)年]、收缩压[(140.06±23.80)和(136.77±23.05)mmHg(1mmHg=0.133kPa)]、院内全因死亡率[3.58%(34/949)和1.50%(20/1332)]、空腹血糖[(7.68±3.35)和(7.02±3.38)mmol/L]、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3118.01(1137.21,8976.32)和1333.34(596.32,2777.11)ng/L]及肌钙蛋白T[0.04(0.02,0.08)和0.02(0.01,0.0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24.34±4.10)和(24.87±4.05)kg/m2]、HGB[(9.37±1.65)和(13.32±1.45)g/dl]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8.85(13.98,73.98)和76.26(57.79,95.87)ml/(min·1.73m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超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贫血组左心扩大更明显,表现为左心房前后径[(41.43±8.13)和(40.64±7.62)mm]、左心房容积指数[29.82(22.55,38.80)和28.38(20.55,38.96)ml/m2]、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2.63±4.48)和(31.64±4.89)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6.87±5.78)和(45.75±6.47)mm]、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44.98±23.97)和(41.15±15.75)ml]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103.69±30.07)和(97.36±31.03)ml]显著增大;左心室肥厚更显著,表现为左心室质量指数[(120.24±39.99)和(110.14±36.91)g/m2]、左心室后壁厚度[(10.68±1.47)和(10.47±1.52)mm]显著增大;右心负荷加重,表现为右心室内径[(36.74±7.12)和(35.90±7.42)mm]、主肺动脉内径[(22.93±3.40)和(22.51±3.63)mm]及下腔静脉内径[(16.89±4.18)和(16.15±3.93)mm]显著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NT-proBNP及CKD≥4期是HGB的独立危险因素。HGB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房容积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HFpEF住院患者贫血患病率高,合并贫血者心脏结构重构和舒张功能障碍更为显著。炎症、心肾功能差是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贫血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2023, 22(1):24-28.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05
摘要: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住院的52例HFpEF急性加重期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了左西孟旦治疗将患者分为左西孟旦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率(有效率),3、12个月内再住院率及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1周后左西孟旦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月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内2组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水平降低30%以上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HFpEF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短期内再住院风险,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而对远期再住院风险无显著影响。
赵娟 , 卢海龙 , 杨雪 , 高卉 , 林天素 , 杨荣礼
2023, 22(1):29-34.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06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神经酰胺风险(CERT)评分联合Fried衰弱量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住院治疗的30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76例)和非MACE组(228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CERT评分及衰弱的差异。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sST2、NT-proBNP、CERT评分等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ST2、NT-proBNP、CERT评分及衰弱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sST2、NT-proBNP、CERT评分与LVEF呈负相关(r=-0.241,-0.193,-0.183;P<0.05)。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sST2、NT-proBNP、CERT评分、衰弱比例更高,LVEF值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ST2、NT-proBNP水平、CERT评分、衰弱对C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5、0.713、0.636、0.658,四项联合预测AUC为0.800。结论 血清sST2、NT-proBNP、CERT评分及衰弱是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2023, 22(1):35-39.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07
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降低对感染诱发的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i-MODSE)是否具有早期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出院的755例老年(≥65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n=80)和对照组(n=675),分析人口学特征和包括FT3在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i-MODSE的影响。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MODS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755例患者中,MODS发生率为10.60%(80/755)。与对照组相比,MODS组FT3显著降低[(2.67±0.87)和(3.40±0.79)pmol/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3降低是老年感染患者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48,95%CI 2.387~9.443;P<0.001)。结论 FT3降低是老年感染患者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应用于早期预测i-MODSE。
2023, 22(1):40-46.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08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肝切除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全身麻醉下行肝切除术的31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POD组(66例)和非POD组(248例)。采用SPSS软件(美国 Version 26)与R软件(美国Version 4.1.2)进行数据分析及绘图。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患者肝切除术后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14例老年肝切除患者中,21.0%(66/314)发生POD。高龄(OR=1.167,95%CI 1.058~1.287;P<0.001)、体质量指数<18.5kg/m2(OR=2.115,95%CI 1.124~3.980;P=0.018)、术前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OR=1.096,95%CI 1.047~1.148;P=0.021)、术前高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得分(OR=1.458,95%CI 1.132~1.878;P=0.007)、手术时间长(OR=1.043,95%CI 1.025~1.061;P=0.010)、术后入重症监护室(OR=2.481,95%CI 1.554~3.961;P<0.001),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高(OR=1.038,95%CI 1.017~1.059;P=0.014)是老年肝切除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POD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曲线下面积=0.865,95%CI 0.795~0.936),以及较高的拟合程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199,P=0.804)。结论 外科医师与麻醉医师可通过术前评估及早识别存在POD风险的老年患者,改善术前状态,优化围术期管理,从而降低老年肝切除患者POD的发生率。
章梦琦 , 丁佳豪 , 郝明霞 , 陈晓 , 龙丽婷 , 田荣燊 , 张爽 , 苑杰
2023, 22(1):47-52.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09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临床症状的异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50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h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入院1周后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抑郁情绪。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501例脑卒中患者中,PSD患者173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77例。男性PSD患者NIHSS评分显著高于女性[(5.44±4.25)和(3.97±5.63)分;P<0.01],男性PSD患者ADL评分显著低于女性[(68.07±20.10)和(79.35±21.69)分;P<0.01]。HAMD-24单项症状比较,男性PSD患者抑郁情绪得分低于女性PSD患者[1.00(0.00,2.00)和1.00(1.00,2.00)分;P<0.05],男性PSD患者的工作和兴趣[0.00(0.00,1.00)和0.00(0.00,0.00)分]、迟缓[0.00(0.00,1.00)和0.00(0.00,0.00)分]、激越[0.50(0.00,2.00)和0.00(0.00,1.00)分]、全身症状[2.00(1.00,3.00)和1.00(0.00,2.00)分]、体质量减轻[1.00(0.00,2.00)和0.00(0.00,1.00)分]、自知力[0.00(0.00,1.00)和0.00(0.00,0.00)分]得分均高于女性PSD患者(均P<0.05)。HAMD-24各因子比较,男性PSD患者体质量减轻[1.00(0.00,2.00)和0.00(0.00,1.00)分]、绝望感因子[1.00(0.00,2.00)和0.00(0.00,2.00)分]均高于女性PSD患者(均P<0.05)。不同性别PSD患者症状严重系数较高的因子均为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结论 不同性别PSD患者临床症状存在异质性,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予以鉴别。
杨雅雯 , 夏敏 , 吴芬 , 宋梦星 , 陆文烨 , 马占龙
2023, 22(1):53-58.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10
摘要:目的 研究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OCK1)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中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高脂饲料喂养,另选30只C57BL/6小鼠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在喂养的第10、16、22、28及34周,取眼球血监测小鼠血脂水平;取小鼠腹主动脉作为标本,包埋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管壁形态;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壁中ROCK1、MMP2、TGF-β1的表达;使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测量切片中血管壁厚度、斑块面积、血管壁中ROCK1、MMP2及TGF-β1的表达量。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与线性回归分析ROCK1与血管壁厚度及斑块面积、MMP2、TGF-β1的关系。结果 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在喂养第10、16、22、28及34周,实验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喂养第16周起,实验组小鼠血管内均有斑块形成,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斑块面积和血管壁厚度不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壁内ROCK1的表达逐步增高,其表达与斑块面积及血管壁厚度呈正相关(r=0.821,0.730;P<0.05)。线性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显示,ROCK1与MMP2、TGF-β1表达均呈正相关(r=0.801,0.906;P<0.05)。结论 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中存在ROCK1蛋白的表达,且表达量随着血管壁厚度增加而增高,ROCK1的表达与MMP2、TGF-β1呈显著正相关性。鉴于ROCK1蛋白的致血管痉挛作用,提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可能易于痉挛,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2023, 22(1):59-6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11
摘要:
2023, 22(1):67-7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13
摘要:Cockayne 综合征是以皮肤光过敏、生长发育障碍、视听觉功能减退、神经系统受累及加速性衰老为特征的一种早衰症。本文综述了Cockayne综合征在各系统脏器衰老方面的表现,其衰老的机制主要与转录和转录偶联核苷酸切除修复缺陷有关,近年研究表明碱基切除修复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在Cockayne综合征发病中可能也起关键作用。本文结合衰老致病机制研究进一步探讨Cockayne综合征靶点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3, 22(1):71-7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14
摘要:急性肌少症是指持续时间少于6个月的肌少症,常由急性应激事件(如急性疾病、手术、创伤等)诱发。作为一种新近被认识和定义的综合征,急性肌少症概念的提出不过数年,尚未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急性肌少症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增加重症监护室入住率,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增加死亡风险。其诊断标准是在肌少症诊断标准基础上联合诱因和发病时间。目前国内外对急性肌少症研究甚少,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炎症、卧床、营养不良、激素水平等相关。急性肌少症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运动锻炼、营养干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治疗药物。
2023, 22(1):76-8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1.015
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TNM分期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但其分期标准仅基于肿瘤细胞本身特征,未能纳入患者整体免疫情况,在对患者预后的指导中逐渐显露不足。因此,在量化分析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基础上,提出了免疫评分系统。近年多项研究证实,免疫评分系统能够更精准地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且效果优于TNM分期。此外,免疫评分系统在辅助放化疗、评估免疫治疗疗效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可进一步优化TNM分期系统及风险分层,有利于制定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就免疫评分系统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主 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 办: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
电 话: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王士雯
主 编:范利
执行主编:陈韵岱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创刊时间:2002年
出版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8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