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 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 办: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
电 话: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王士雯
主 编:范利
执行主编:陈韵岱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创刊时间:2002年
出版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82-408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杨晨 , 黄方 , 刘瑜 , 郭蕾 , 陈阳希 , 严妤函 , 万文辉
2021, 20(10):721-72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51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6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分析FPG及HbA1c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及偏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中度及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组FPG与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331,P<0.001)及偏相关性分析(r=0.379,P<0.001)均显示FPG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HbA1c与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96);控制相关影响因素行偏相关分析,HbA1c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1,P=0.0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和HbA1c均是ACS患者发生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FPG和HbA1c预测冠状动脉发生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37和0.581,FPG=7.0mmol/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0%和86.6%;HbA1c=6.0%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4%和62.5%,两者的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P=0.534)。结论 FPG和HbA1c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对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
2021, 20(10):726-73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52
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早期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2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随访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监测并记录2组患者第1天和第3天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NLR、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比较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并评估预测价值。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第1天和第3天死亡组患者APACHEⅡ和SOFA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第3天死亡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及NK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均P<0.05),且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r=-0.19、-0.16、-0.17、-0.18、-0.26,P<0.05);NLR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且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5, P<0.05);APACHEⅡ评分、SOFA、NLR、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73、0.76、0.84、0.83、0.81、0.82、0.78。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会发生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NK细胞计数及NLR的变化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均具有良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龚杰 , 石磊 , 母东煜 , 景小凡 , 薛宇 , 柳园 , 胡雯
2021, 20(10):731-737.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53
摘要:目的 构建老年肌少症营养功能性食品临床试验指标池,为后续确定核心指标集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数据库中老年肌少症营养功能性食品干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提取其结局指标集合(A);检索中、美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相关试验方案,提取其结局指标集合(B);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半开放式问卷对全国17家该领域影响力较大的三甲医院的临床医师及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医师所关注的结局指标集合(C)和患者所关注的结局指标集合(D)。综合A、B、C、D共4个指标集合,初步构建5个维度、共64个末级指标的指标池。结果 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研究和15个临床试验方案,经过结局指标提取,获得A集合结局指标95个,B集合结局指标86个;共调研86名医师和85例患者意见,收集到C集合结局指标38个、D集合结局指标35个。按照既定的指标纳入排除方法,经过工作组讨论,确定含有末级指标64个的指标池。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老年肌少症营养功能性食品临床试验指标池,并发现该领域临床试验结局指标存在异质性及不一致等问题,对后续构建老年肌少症营养功能性食品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具有重要意义。
杨洁,王安辉,尚磊,雷云震,孙超,贾新,侯莉明,黎星,霍聪,许荣,刘艳,王晓明
2021, 20(10):738-744.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54
摘要:目的 探讨西安社区老年人膳食结构及其对衰弱发生的影响。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对西安某社区≥65岁的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Fried衰弱量表将其分为3组:非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衰弱组,从各组中随机选择100人开展膳食调查。调查3组人群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并应用膳食问卷量表调查近3 d食物种类与定量,使用因子分析确定膳食模式。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衰弱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筛查1693名老年人,其中非衰弱组724名老年人,衰弱前期组694名老年人,衰弱组275名老年人。衰弱总患病率为16.2%(275/1693),男性与女性患病率比较(15.7%和 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确定了普通和肉豆油膳食两种模式。相比于普通膳食模式,肉豆油膳食模式摄入更多肉类、豆类和油类,且铁、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也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普通膳食模式中衰弱组膳食因子得分高于非衰弱组[-0.08(-0.40,0.36)和-0.32(-0.59,0.06)];衰弱前期组膳食因子得分高于非衰弱组[-0.14(-0.43,0.21)和-0.32(-0.59,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肉豆油膳食模式中,3组人群膳食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普通膳食模式得分与衰弱呈正相关,对年龄、性别、子女数量、慢病情况、手术病史、锻炼次数等因素进行校正后,结果一致。结论 衰弱老年人更倾向于普通膳食模式,普通膳食模式与衰弱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老年人应加强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摄入。
2021, 20(10):745-748.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55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高龄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老年病房诊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存活时间是否超过15d,分为存活组(18例)和死亡组(15例)。收集患者的年龄、衰竭器官数量、血生化指标、动脉血气、治疗方法及死亡时间等指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股静脉置管,有4例发生导管感染。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CVVH前的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脑利钠肽前体、动脉血pH值、全血剩余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乳酸[(2.32±1.17)和(5.00±4.35)mmol/L]、24h尿量[(501.17±229.62)和(220.33±191.68)ml]、衰竭器官个数[(3.33±1.14)和(4.33±1.15)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VH治疗前后尿素氮[(34.27±13.54)和(15.77±9.15)mmol/L]、血肌酐[(347.57±170.22)和(165.55±89.32)μmol/L]、脑利钠肽前体[(2128.27±1416.08)和(1181.86±1 305.17)pmol/L]、血钾[(4.78±1.03)和(4.12±0.56)mmol/L]、动脉血pH值[(7.28±0.12)和(7.33±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血钠、钙、磷、全血剩余碱及乳酸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CVVH治疗有助于改善高龄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能明显减轻高龄患者心脏负荷、加快小分子毒素的清除、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度的平衡。
张宁 , 刘晓红 , 陈伟 , 朱鸣雷 , 康琳 , 王秋梅 , 康军仁
2021, 20(10):749-75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56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且年龄≥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老年综合评估,评价患者的共存疾病及老年综合征情况。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 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入选225例患者,其中59例合并肌少症(肌少症组),166例未合并肌少症(非肌少症组)。与无肌少症组比较,肌少症组患者的年龄更大,住院时间更长,有跌倒史、需要辅助行走、合并糖尿病靶器官病变及尿失禁的比例更高,5次起坐时间明显延长,不能完成全足距测试的比例更高,血肌酐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比例较低,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较低,微营养评估简表、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分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等其他血液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BMI(OR=0.716,95%CI 0.609~0.842,P<0.001)和需要辅助行走(OR=4.391,95%CI 1.167~16.512,P=0.029)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患病率高,且患病率随增龄而进一步升高。对于低BMI、躯体功能下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肌少症的筛查并进行相应干预。
王忠 , 张瑞剑 , 韩志桐 , 王俊青 , 吴日乐 , 赵卫平 , 张晓军 , 包金岗 , 杨姝敏 , 杨蔚然 , 张之龙
2021, 20(10):756-759.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57
摘要:目的 评价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监测目标导向治疗老年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治疗的60例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重症传统监护治疗管理,研究组在实施神经外科重症传统监护治疗管理基础上予以rScO2目标监测指导治疗。比较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NSICU住院时间、死亡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GCS评分均较入院初始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NS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更低,GOS更高,生存时间更长,死亡率更低(均P<0.05)。 结论 rScO2监测目标导向治疗能有效缩短老年STBI患者的NS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2021, 20(10):760-764.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58
摘要:目的 探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结合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评分(SA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初筛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检查确诊为COPD的2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肺功能FEV1%pred检查以及SACS,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单纯COPD组和COPD合并OSA(重叠综合征,OVS)组。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Pearson′s相关系数分析FEV1%pred、SACS与AH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EV1%pred结合SACS预测COPD患者OVS的价值。 结果 OVS组FEV1%pred [(53.4±15.1)和(43.6±13.9)%;P<0.05]及SACS[(19.1±3.9)和(7.3±2.1)分;P<0.05]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相关性分析显示,AHI与FEV1%pred(r=0.631,P<0.05)及SACS(r=0.689,P<0.05)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FEV1%pred诊断OVS的最佳截断点为4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75.4%;SACS诊断OVS的最佳截断值为1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2%和79.3%;将FEV1%pred≥48.3%和SACS≥16分作为联合指标诊断OVS的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 0.781~0.90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和79.5%。 结论 FEV1%pred联合SACS评分对筛查COPD患者OVS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21, 20(10):765-769.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59
摘要:目的 观察尿白蛋白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中老年男性患者骨骼肌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包钢医院住院且糖尿病病程<1年的新诊断T2DM的96例中老年(年龄≥45岁)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白蛋白尿,分为无白蛋白尿组(n=50)和白蛋白尿组(n=46)。测定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肌酐(SCr)、四肢肌量及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SMI)等临床指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白蛋白与ASMI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白蛋白尿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S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均高于无白蛋白尿组(t=2.762~13.343, 均P<0.05);四肢肌量、ASMI及肾小球滤过滤(GFR)低于无白蛋白尿组(t=5.539~6.953, 均P<0.05)。UACR与HOMA-IR、UA、SCr呈正相关(r= 0.223~0.426,均P<0.05);与四肢肌量、ASMI及GFR呈负相关(r=-0.287~-0.490,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ASMI的独立影响因素为UACR(β=0.389,P=0.014)。结论 UACR与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ASMI呈负相关,尿白蛋白是新诊断T2DM中老年男性患者ASMI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1, 20(10):770-77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6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血栓形成最大振幅、血小板参数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学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老年患者129例,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34例),双支组(41例),三支组(54例),比较3组间TEG(MA)和血小板参数水平差异。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ANOVA方差分析或Kruskall-Wallis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LSD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组TEG(MA)值低于双支组及三支组[(58.60±7.17)和(61.41±7.44)及(62.07±6.5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支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低于双支组及三支组[(9.37±1.21)和(10.19±1.34)及(10.95±1.25)fL],双支组低于三支组,差均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TEG(MA)、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是冠状动脉病变三支病变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EG(MA)联合MPV预测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3%和67.18%。高MPV组(n=78)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17.9%,全因死亡率2.6%;低MPV组(n=51)分别为7.8%,无死亡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入院时MPV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相关,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有预测价值,且与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较高相关;老年ACS患者入院时TEG(MA)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相关。
2021, 20(10):779-78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62
摘要:
2021, 20(10):784-788.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64
摘要:周围性听觉障碍是好发于老年群体的感官障碍,阿尔茨海默病(AD)是患病率最高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发现周围性听觉障碍是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两者相关的机制假说包括认知储备机制、社会隔离机制及共同病因机制。干预周围性听觉障碍可以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改善AD患者情绪及行为症状。
2021, 20(10):789-792.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65
摘要:近年来,睡眠呼吸障碍的高发病率及潜在风险被广泛关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作为各年龄段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口腔微生态作为“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OSAS及其合并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口腔微生态与OSAS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为临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1, 20(10):793-796.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66
摘要:跌倒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往往会导致多种严重后果。前庭功能障碍是导致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慢性病对前庭功能造成影响,而老年人又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现就慢性病对前庭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跌倒风险评估和预防增加新视角。
2021, 20(10):797-80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0.167
摘要:我国老年住院患者占比逐年增加,跌倒作为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伤害,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随之增加。因此,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早期识别愈加重要。本文综述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方法,以期能够为临床工作中跌倒预防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旨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及医院护理管理质量。
主 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 办: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
电 话: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王士雯
主 编:范利
执行主编:陈韵岱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创刊时间:2002年
出版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8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