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 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 办: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
电 话: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王士雯
主 编:范利
执行主编:陈韵岱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创刊时间:2002年
出版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82-408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孟丽 , 石婧 , 周白瑜 , 谭潇 , 奚桓 , 施红 , 段春波 , 于普林
2017, 16(5):321-32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75
摘要:目的 探讨衰弱表型定义和衰弱指数(FI)这两种衰弱评估法筛查老年人衰弱的效果,为临床和科研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北京医院参加老年医学门诊体检的106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年龄(79.5±7.6)岁,在完成常规体检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计算FI并完成衰弱表型定义的评估。比较两种衰弱评估方法筛查同一老年人群的结果并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或一致性,同时评价不同FI临界值对衰弱的筛检价值。结果 本组老年人的FI值为0.19±0.07,根据表型定义分期,衰弱前期65例(61.3%),衰弱15例(14.2%),无衰弱26例(24.5%)。两种评估方法均表明衰弱程度随老年人年龄增长而增加。FI值与衰弱表型定义的分期呈正相关(r=0.433,P=0.000)。采用0.09~0.25的FI分级与表型定义分期的一致性Kappa值为0.143(P=0.029),曲线下面积(AUC)为0.760(95%CI:0.616~0.905,P=0.001);而采用0.20~0.35的FI分级与表型定义分期对衰弱评估的一致性Kappa值为0.178(P=0.002),AUC为0.774(95%CI:0.629~0.919,P=0.001)。适合评估该组老年人衰弱水平的FI临界值为0.19~0.27。结论 该组老年人中处于衰弱前期者比例较高,衰弱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FI值和表型定义分期呈中度正相关,两种FI分级方法均有筛检价值,但准确性并不是很高。
许珍真 , 李怀瑾 , 李雪 , 孔昊 , 刘雅菲 , 周寅 , 刘庆浩 , 王东信
2017, 16(5):326-332.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76
摘要: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对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396例拟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接受单纯全身麻醉+术后静脉镇痛(GA组,n=198)或硬膜外全身复合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EGA组,n=198)。除硬膜外阻滞外,两组患者术中接受同样药物的全身麻醉,术后分别使用静脉或硬膜外自控镇痛至第3天。术后每天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法评估术后3 d内静息时及咳嗽时疼痛程度,术后第4天起每周随访直至出院,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主要终点是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96例患者进入意向治疗分析。术后第1~3天静息和咳嗽时NRS疼痛评分EGA组均明显低于GA组(均为P<0.0001)。术后肺不张发生率EGA组明显低于GA组[EGA组1.0%(2/198);GA组4.5%(9/198),P=0.032];术后房颤发生率[EGA组2.0%(4/198);GA组5.1%(14/198),P=0.016];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EGA组2.5%(5/198);GA组8.1%(16/198),P=0.014]EGA组明显低于GA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EGA组15.2%(30/198);GA组12.6%(25/198),P=0.468]。围术期需要干预的低血压发生率EGA组明显高于GA组(P=0.021),但需要干预的高血压发生率EGA组显著低于GA组(P<0.0001)。结论 对于接受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的患者,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可改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肺不张和房颤的发生,但会增加围术期低血压发生率。
苑洪涛 , 张玉霄 , 兰凯 , 彭利 , 薛桥 , 卢才义
2017, 16(5):333-336.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77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第3代磁导航系统(MNS)指导与常规手控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房颤(PA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选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PAF患者103例,根据操控射频消融导管的方式,随机分为MNS指导组和手控组。MNS指导组5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65±13)岁。手控组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62±15)岁。对比两组间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随访3个月复发率。结果 MNS指导组患者53例完成肺静脉隔离52例,手控组患者50例完成肺静脉隔离49例,两组肺静脉隔离率都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手控组,MNS指导组手术时间和消融时间延长,X线曝光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MNS组复发10例,手控组复发12例,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 vs 24%,P>0.05)。结论相比常规手控导管,应用MNS系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PAF的标测和消融,并可有效减少X线曝光。
李琳 , 吴殷 , 刘宁红 , 郭兰 , 张长海 , 蔡莲娜
2017, 16(5):337-339.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78
摘要:目的 探讨死亡教育能否改善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方法 入选北京老年医院肿瘤内科97例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给予个体化死亡教育,年龄(68.32±8.78)岁,每周1~2次,持续4周,教育前后均接受简明心境量表(POMS)和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估。结果 死亡教育后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慌乱-迷惑等情绪因子分值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教育后患者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均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 死亡教育解除了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担忧和悲观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谭清武 , 涂国平 , 徐海涛 , 唐静怡 , 范艳平 , 李志颖 , 李庆华
2017, 16(5):340-343.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79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人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患者的血糖变化,分析血糖变化与MODSE发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625例≥65岁的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所有患者按是否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组再按肺部感染是否诱发MODSE分为MODSE亚组和非MODSE亚组。分别比较糖尿病组中MODSE亚组与非MODSE亚组、以及非糖尿病组中MODSE亚组与非MODSE亚组的最高空腹血糖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糖与MODSE发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糖尿病组196例患者并发MODSE 89例,非糖尿病组429例患者并发MODSE 95例,糖尿病组中MODSE亚组和非MODSE亚组患者最高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13.720±4.863)、(7.439±3.043)mmol/L,非糖尿病组中MODSE亚组和非MODSE亚组患者最高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8.656±2.664)、(5.679±1.332)mmol/L,MODSE亚组最高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ODSE亚组(P<0.001)。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最高空腹血糖水平与MODSE发病及其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0.001)。结论 老年人肺部感染致MODSE患者的最高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增高,并且空腹血糖变化与MODSE发病及其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徐俊波 , 张廷杰 , 聂晓莉 , 李秋 , 吕艳 , 刘雅 , 黄刚 , 王琼 , 文瑞莲 , 杨雷 , 曾双龙 , 杨慧馨 , 张卉 , 黄光亮 , 杨春 , 刘建
2017, 16(5):344-348.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80
摘要:目的 调查社区≥80岁人群心血管与代谢危险因素的概貌。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成都44个社区≥80岁人群进行现场问卷、查体、心电图及血液生化调查。实际调查2254例,应答率90.6%。按性别分为两组:男性组(n=1122)和女性组(n=1132)。结果 本组人群吸烟率为11.2%,饮酒率8.4%,男性中吸烟和饮酒者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受调查者中,血压增高现象最为突出,血压正常者仅占6.6%。男性中空腹血糖受损、血肌酐增高和心律失常者显著多于女性,而高尿酸血症、肥胖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增高者显著低于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调查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脉压均已高于正常值,心率、腰围、总胆固醇和血肌酐均值与临界值相近,BMI、甘油三酯、血尿酸和舒张压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女性的收缩压、脉压、心率、腰围身高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non-HDL-C均值均显著高于男性,而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酸、血肌酐和肾小球率过滤估计值均值显著低于男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人群的高血压现象较为严重,许多参数极端值明显增加,提示该人群个体差异大,临床治疗更需要个体化。
张丹凤 , 苏仙 , 孟昭婷 , 李宏亮 , 李雪迎 , 王东信
2017, 16(5):349-352.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81
摘要:目的 评估老年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BMI)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对前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安慰剂组患者资料的二次分析。共纳入350例非心脏手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CU)的老年患者(≥65岁)。主要终点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前BMI分级与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关系。结果 350例患者中有35.1%(12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质量(BMI 18.5~23.9 kg/m2)患者相比,体质量过低(BMI<18.5 kg/m2)伴随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OR=2.210,5%CI 1.069~4.570, P=0.032);而超重和肥胖(BMI≥24.0 kg/m2)对术后并发症风险无明显影响(OR=0.820,5%CI 0.497~1.354, P=0.438)。结论 对于在全身麻醉下非心脏手术后入ICU的老年患者,体质量过低伴随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
2017, 16(5):353-357.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82
摘要: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疗效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 CRT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患者45例,依据CRT术后是否有反应分为两组:有反应组(n=27)和无反应组(n=18)。对比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T反应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CRT治疗后有反应者27例,有反应率为60%。CRT术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反应组患者CRT术后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QRS波群时限(QRSd)、6 min步行距离(6MWD)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MLHFQ)均得到显著改善,而无反应组患者CRT术后只有LVEF、LVEDV和QRSd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CRT术后有反应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LVEF与无反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心功能分级、QRS≥150 ms、ΔQRSd、RDW水平和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是CRT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评估心功能分级、QRS波群和RDW水平是CRT前的重要内容,这对CRT术后的反应性有重要意义。
2017, 16(5):358-36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83
摘要:目的 探讨单服二甲双胍(metformin)治疗未达标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加用西格列汀(sitaglipti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中关村医院内分泌科单服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5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65~78(68.0±8.0)岁。随机分成西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acarbose)组,每组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西格列汀组患者口服西格列汀100 mg/次,1次/d,阿卡波糖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5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同时口服二甲双胍500 mg/次,3次/d,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服药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变化,并记录低血糖、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PG和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P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并且西格列汀组较阿卡波糖组2hPG和HbA1c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无低血糖发生,阿卡波糖组4例发生腹胀,排气增加,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T2DM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2017, 16(5):362-365.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84
摘要:目的 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情况。方法 入选成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老年T2DM患者180例,依据是否合并MAU分为两组:MAU组(n=60)和非MAU组(n=120)。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结果 与非MAU组相比,MAU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肌酐(Scr)、斑块发生率、C-IMT、血管阻力指数(RI)和血管博动指数(PI)均显著增高,而肾小球滤过率、管腔内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采用硬化斑块指数(CAS)分期的增高,患者MAU水平呈递增趋势(F=29.874,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MAU老年T2DM患者的C-IMT与MAU呈正相关。结论 伴有MAU的老年T2DM患者C-IMT与MAU密切相关,检测T2DM患者的MAU可以对其心脑血管病变进行早期诊断。
2017, 16(5):366-369.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85
摘要:目的 探讨氢溴酸西酞普兰结合常规抗心衰治疗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89例老年DHF伴抑郁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氢溴酸西酞普兰组和盐酸阿米替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患者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10~20 mg/次,1~2次/d,每天剂量不超过40 mg;盐酸阿米替林组患者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25 mg/次,2~3次/d,最高每天不超过300 mg(12片),维持量每天50~150 mg(2~6片),连续治疗8周。 结果 相比服药前,两组患者服药8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值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活动、日常生活、健康、近期支持、总体精神及生存质量指标评分提高(P<0.05)。治疗后相比盐酸阿米替林组,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患者抑郁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2,P=0.547)。结论 氢溴酸西酞普兰结合常规抗心衰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DHF伴抑郁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7, 16(5):370-373.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86
摘要: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在南充市身心医院实施PC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00例进行研究,根据PCI术后7~14 d患者是否并发焦虑和抑郁分组:焦虑抑郁组(n=88)和正常对照组(n=279)。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1年MACE的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抑郁与患者PCI术后MACE的关系。结果 焦虑抑郁组患者的MACE事件发生率为25.00%,高于正常组1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64,P=0.015);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OR=0.692)、冠脉病变支数增加(OR=2.987)、并发焦虑抑郁(OR=2.164)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焦虑抑郁可增加MACE事件的发生率。
苟田田 , 陈敏 , 王亚斌 , 韩东 , 乔红玉 , 黄旭 , 许梦琪 , 汪奇 , 戴志飞 , 冯旭阳 , 曹丰
2017, 16(5):374-378.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87
摘要:目的 骨桥蛋白(OPN)在动脉易损斑块中高表达,本研究通过构建偶联骨桥蛋白(OPN)抗体的聚乳酸(PLA)纳米颗粒,实现OPN的超声纳米分子成像。方法 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PLA纳米颗粒,经碳二亚胺法进行聚乙二醇(PEG)亲水性修饰和OPN抗体偶联,得到OPN靶向的超声成像纳米探针。对探针进行表征,CCK-8法检测探针毒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估细胞摄取,超声诊断仪进行体外超声成像。结果 PLA纳米颗粒呈球形或类球形,水合粒径为(267.60±82.40)nm;CCK-8毒性实验显示,经不同浓度探针(0.00~0.50 mg/ml)的孵育后,各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OPN的纳米颗粒在泡沫细胞内摄取明显增多(P<0.05);乳胶管超声成像见纳米探针在反向脉冲谐波成像(PIHI)模式下显示为点状密集高回声影像。结论 本实验构建的靶向OPN纳米探针生物相容性好,能够在体外与OPN高表达的泡沫细胞模型特异性结合,超声成像效果良好。
2017, 16(5):379-38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88
摘要:
吕中华 , 陈逸伦 , 耿晓雯 , 程庆强 , 王高坤 , 任艺虹
2017, 16(5):381-384.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89
摘要:CC趋化因子7(CCL7)广泛表达于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中。起初多作为炎性因子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CCL7在免疫调节、组织损伤修复、与肝素结合、促纤维化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了解CCL7对于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随着多功能干细胞临床应用的进展,CCL7作为可诱导其迁徙的重要因子可能会提高细胞治疗的效率和疗效。本文将对CCL7的结构和作用进行综述。
2017, 16(5):389-393.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91
摘要:无创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作为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由于国内相关baPWV的流行病学资料较为缺乏,现有资料差异较大。本文就baPWV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2017, 16(5):394-397.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92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CKD)甚至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导致CKD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与CKD的进展密切关联。本文简要总结了CKD患者SNS和RAAS激活与肾脏病进展之间的联系,并针对当前现状简单介绍了一些相关治疗研究。
2017, 16(5):398-400.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5.093
摘要: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已从遗传基因、脂肪因子、炎性损伤、肥胖相关并发疾病等方面提出了各种假说以解释肥胖与哮喘的关系,但机制尚不明确。肥胖与哮喘仍是研究人员感兴趣的话题,本文综述了肥胖与哮喘之间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主 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 办: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
电 话: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王士雯
主 编:范利
执行主编:陈韵岱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创刊时间:2002年
出版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8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