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2006, 5(2):84-86.

      摘要 (1284) HTML (0) PDF 190.76 K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 治疗原则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驰的能力受损和心室的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导致心室舒张期的充盈受损而使心搏量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发生的心力衰竭.尽管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很多治疗措施可以改善收缩性心衰患的预后,但DHF的合理治疗措施仍待探讨.

    •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临床表现及检测方法的评价

      2006, 5(2):87-89.

      摘要 (1270) HTML (0) PDF 229.37 K (2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舒张性心力衰竭是以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正常,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EF>50%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病人主要症状、体征及胸片表现的发生率与EF<50%的CHF病人相应各项的发生率间无显差异.故不能基于心衰症状、体征及胸片表现来区分舒张性和收缩性心衰.

    • 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估

      2006, 5(2):90-92.

      摘要 (1275) HTML (0) PDF 266.20 K (1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已证明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有30%~40%为舒张性心衰,在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女性这一比率可高达50%左右.舒张功能异常与收缩功能异常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故对两的鉴别诊断和程度的准确评估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然而,仅仅依据病史、体检、心电图或胸片等临床资料很难将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鉴别开来.需要找寻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外的客观测定参数.

    •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2006, 5(2):93-95.

      摘要 (1115) HTML (0) PDF 209.71 K (1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已成为本世纪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无论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systolic heart failure,SHF)还是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distolic heart failure,DHF)都是如此.以往几十年对SHF的研究远较对DHF的研究深入,其实DHF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老年人)可能比我们所认识的要高得多.

    •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与左房扩大的关系

      2006, 5(2):95-98.

      摘要 (1342) HTML (0) PDF 302.65 K (1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一组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或轻度受损而舒张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在心力衰竭患中有20%~40%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患年死亡率为8%~17%,是收缩性心力衰竭患年死亡率的50%.

    • 胺碘酮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2006, 5(2):98-98.

      摘要 (1266) HTML (0) PDF 71.40 K (1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 患,女性,76岁,原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史20余年,最高血压达240/120mmHg,平素口服波依定、依那普利,血压控制在180~160/100~70mmHg;口服二甲双胍及美吡达,空腹血糖波动在7~12mmol/L.2001年4月因出现房颤口服胺碘酮,起初0.6g/d连续7d,接着改为0.4g/d连续7d,最后以0.2g/d维持,病情一直较稳定.

    • 超声心动图观察健康人舒张功能减退与左房增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2006, 5(2):99-101.

      摘要 (1510) HTML (0) PDF 197.35 K (1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人生理性舒张功能减退与左房增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4575例年龄20~97岁健康人的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其中男性2150例,女性2425例,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房、左室,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PFV)及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APFV).以10岁为一年龄段分为7个年龄组,观察各年龄段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观察年龄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各年龄段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随年龄段增加,左房增大,EPFV减慢,APFV增快,E/A比值减小,除80年龄组外,左房内径、EPFV及APFV各年龄段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年龄与EPFV及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左房内径、APFV呈显著正相关;左房内径与EPFV及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PFV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随年龄增长,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而左室内径及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左房内径与左室舒张充盈的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左房增大可能是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重要表现之一.

    • 心力衰竭发作前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

      2006, 5(2):102-104+107.

      摘要 (1534) HTML (0) PDF 267.62 K (1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心力衰竭发作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方法选择DESIRE(Drug-Eluting Stent I 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数据库中LVEF≥50%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和随访死亡率。结果在DESIRE注册的LVEF≥50%的2714例血运重建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中,35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88.6%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者占37.1%。这些患者血运重建术后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14.3%vs1.2%,P<0.001);出院后平均随访(475±244)d,心力衰竭发作前LVEF正常的患者随访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21.4%vs2.6%,P<0.001)。结论心力衰竭发作前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多数冠状动脉病变弥漫,肾功能受损的发生率较高。这些患者行血运重建术后院内死亡率和长期随访死亡率高,提示这组患者病情重,应加强药物治疗。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及冠脉造影分析

      2006, 5(2):105-107.

      摘要 (1755) HTML (0) PDF 212.84 K (2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心肌梗死的原因、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表现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风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二尖瓣病变15例(83.3%),其中5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单纯主动脉瓣病变3例;11(61.1%)例已行瓣膜置换术,服用华法令治疗,国际标准比值(INR)维持在2.0~2.5.合并心房颤动15例(83.3%).18例患者均有突发胸痛病史,心电图显示前壁心肌梗死13例(72.2%),下壁心肌梗死5例(27.8%),其中Q波心梗7例(38.9%),非Q波心梗11例(61.1%).伴有心肌酶增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正常14例(77.8%),4例为急性栓塞,其中1例发生于常规冠脉造影中,另3例胸痛时造影分别为对角支、前降支及右冠脉堵塞,经介入治疗再通.全部患者存活.结论并发于风心病的心肌梗死很少见,冠状动脉栓塞是引起心肌梗死的原因,梗死部位多为前壁,延迟冠脉造影多数正常.

    •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现状及耐药性监测

      2006, 5(2):108-110.

      摘要 (1144) HTML (0) PDF 190.56 K (1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杆菌现状及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老年病房住院并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应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K-B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2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50株(72.1%),革兰阳性菌33株(14.9%),真菌25株(12.0%).150株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41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不动杆菌属32株、肺炎克雷伯菌20株.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 19株,占31.1%.大多数G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G-菌中以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为主,致病菌呈多重耐药趋势应引起重视.

    • 老年血管疾病患者3D DCE MRA检查的临床应用

      2006, 5(2):111-115.

      摘要 (1512) HTML (0) PDF 388.18 K (1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动态增强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3DDCE MRA)的特点,并研究其在老年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共78例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行3DDCE MRA,包括颈动脉19例,胸、腹主动脉14例,肺动脉8例,肾动脉11例,双下肢动脉21例,全身动脉5例.采用1.5T磁共振机,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 DCE 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浓度0.5mmol/ml,总量30ml,流量2.5~3.0ml/s;扫描延迟时间70例采用Test-bolus法,8例采用Care-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重建.其中21例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或(和)手术证实;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评价.结果78例3D DCEMRA图像质量优良者74例,占94.9%.21例经手术、IADSA证实的3D 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83.3%和90.5%;假阳性及假阴性各1例,病变程度低估2例.3D DCE MRA结果与IADSA或(和)手术符合率为83.7%,其中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符合率为100.0%,但较细分支病变符合率为81.8%.结论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3D DCE MRA是适合老年血管疾病诊断的一种无创或微创性血管显像技术,正确掌握延迟时间是3D DCE MRA成功的关键,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动脉较细分支的分辨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 腹部超声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

      2006, 5(2):116-118.

      摘要 (1339) HTML (0) PDF 282.92 K (1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辅以彩色多普勒检查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3例最终被其他方法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老年患者的肝脏超声图像,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腹部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的数字和图象资料,找出其内在规律并评价其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23例老年患者腹部超声图象中没有一例患者的腹部超声图象表现为占位效应,其中Ⅰ型局限浸润型2例,Ⅱ型多灶浸润型1例,Ⅲ型叶段浸润型1例,Ⅳ型弥漫非均匀浸润,残存小片正常区19例;彩色多普勒检查示有7例肝内异常强回声或弱回声区(直径均>3.0cm),内部或周边可见正常血管分支走行.结论非占位效应也是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的最重要特征,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中具有同样高的应用价值.

    • TLR4基因表达及TNF-α在老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

      2006, 5(2):119-123.

      摘要 (1553) HTML (0) PDF 375.01 K (2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基因(TLR4)与TNF-α在老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月龄和3月龄SD大鼠各40只,分别设为老年组及青年组,予油酸(OA)0.25ml/kg和脂多糖(LPS)3.5mg/kg分次静脉注射(间隔4h),建立二次打击MODSE和青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Y)模型.观察对照组及伤后2、6、24h肺、心、肝、肾的病理改变及功能变化,检测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及TNF-α含量.结果OA/LPS二次致伤能够导致青年及老年鼠MODS,其中肺脏损害出现最早最重,在同一时相点,老年鼠脏器损害重于青年鼠(P<0.05~0.01).致伤后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以肺组织中表达最高,2h达峰值,心、肝、肾组织中于6h达峰值;各组织中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以肺组织中升幅最大.在相同时相点老年鼠各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及TNF-α含量高于青年鼠(P<0.05~0.01).结论OA/LPS致伤后老年鼠肺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及TNF-α水平迅速升高,在MOD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是MODSE过程中肺损伤出现最早最重的重要原因.

    • 亚油酸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2006, 5(2):124-127.

      摘要 (1440) HTML (0) PDF 304.69 K (1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的特异性激活物亚油酸对HepG2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和在该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亚油酸为诱导因素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AI-1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的活性变化.构建四个含PAI-1启动子序列从-804~+17间不同长度片段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体外瞬时转染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油酸组能使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蛋白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亚油酸诱导可使PAI-1转录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转染质粒PAI-pGL3-A(-804/+17)相比较,当转染质粒含有PAI-pGL3-B(-636/+17)、PAI-pGL3-C(-449/+17)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共转染PPARα表达质粒(PPARα-pSG5)的细胞在亚油酸诱导下PAI-1转录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亚油酸可以增加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其蛋白活性,调节PAI-1的基因转录,PPARα参与亚油酸对PAI-1基因的表达调控;在PAI-1启动子-804~-636、-449~-276区域内存在亚油酸作用的调控PAI-1基因表达的序列.

    • 人HCN2基因编码的心脏起搏通道的电生理

      2006, 5(2):128-131.

      摘要 (1461) HTML (0) PDF 252.17 K (2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将人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通道基因2(human 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ation channel2,hHCN2)表达于HEK293细胞系上,观察其表达的通道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转染了hHCN2的HEK293细胞上的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流(If)。结果转染hHCN2的HEK293细胞上表达If样内向电流,在超极化时激活,随刺激电压的延长而增大,半数最大激活电压为(-109.1±0.7)mV,曲线斜率为(-12.7±0.7)mV。刺激电压变负时,激活变快。-100mV和-160mV时,激活时间常数分别为(2.5±1.1)s和(217±29)ms。此电流是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依赖性的,对钠离子和钾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为0.67。2mmol/L的Cs+可明显抑制此电流。结论目的基因hHCN2在HEK293细胞上成功表达,表达的蛋白能形成有功能的通道,产生If样电流。

    •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介入治疗

      2006, 5(2):132-133.

      摘要 (1458) HTML (0) PDF 150.36 K (1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人口的日益老年化,老年冠心病患合并糖尿病患也逐渐增多.老年人是一组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的危险人群,其年龄增长本身就是冠心病,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况且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的许多潜在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一致,如高血压、肥胖、吸烟、血脂异常、遗传因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异常等.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首页脚注作者信息注示要求

      2006, 5(2):133-133.

      摘要 (1313) HTML (0) PDF 70.12 K (1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便于编著、审者、读者与作者联系并了解作者相关信息,请您在投稿时在文章首页脚注中按如下格式注明作者信息。1·基金项目:若有基金资助请写明国家级、部级或省级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并在“()”中注明基金项目编号。若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基金资助,请按以上格式分别列出,中间用“;”间隔。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725014)2·作者单位:请按邮编城市,作者单位(作者姓名)格式书写。若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同在一个单位中,仅在“()”中作者姓名间用“、”。若多位作者分别在不同的单位,请按如上格式分别列出,中间用“;”间隔。如…

    • 食管癌伴多原发癌的临床特性分析

      2006, 5(2):134-135.

      摘要 (1448) HTML (0) PDF 132.15 K (1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管癌伴多原发癌的报道甚少.本探讨42例食管癌伴多原发癌的发病特点、临床特性、治疗和预后.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变更刊期的启事

      2006, 5(2):135-135.

      摘要 (1283) HTML (0) PDF 59.85 K (1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冠心苏合丸所致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

      2006, 5(2):136-136.

      摘要 (1365) HTML (0) PDF 66.11 K (1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笔发现冠心苏合丸可以引起肾损害,现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例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 腹腔内盐酸罗哌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病人术后的镇痛观察

      2006, 5(2):137-143.

      摘要 (1265) HTML (0) PDF 164.92 K (1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干扰轻、恢复快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但术后24h内还有一定程度的内脏性疼痛和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肩背痛,需要给予镇痛药.因此,腹腔镜术后的镇痛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选择老年腹腔镜手术为研究对象,探讨并比较腹腔内局麻药的镇痛疗效.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评价

      2006, 5(2):138-140.

      摘要 (1425) HTML (0) PDF 179.35 K (1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卡维地洛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卡维地洛能减低各种原因的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可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为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特别选取了老年患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短期观察

    • 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2006, 5(2):140-140.

      摘要 (1322) HTML (0) PDF 55.85 K (1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历报告 患,男,46岁.因急性胸痛2h于2002年2月25日晚9时急诊入院.病人洗澡后突然胸骨后持续性剧痛,全身乏力.既往有冠心病2年,高血压10年.查体:体温36℃,呼吸23次/min,血压90/30mmHg,心率82次/min,律整,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即刻ECG STv1v2抬高2mm,无病理性Q波.诊断:急性间壁心梗.给多巴胺,尿激酶溶栓等治疗.次日心肌酶AST 25U/L,CK 417U/L,LDH 124U/L,肌钙蛋白cTnⅠ22.7ng/ml(cTnⅠ正常参考值为0.4ng/ml).

    •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左心尖室壁瘤一例

      2006, 5(2):141-143.

      摘要 (1162) HTML (0) PDF 277.50 K (1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1临床资料 患,女,59岁,因反复胸痛2年入院.左乳上部刺痛,每次持续数秒至半分钟,多于休息时发作,心电图示“广泛T波倒置”.查体:血压120/70mmHg,心率66次/min,心尖部1/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ST:avL水平下移0.5mm,V4-6上移1.0mm,T:Ⅰ、Ⅱ、V3-6正负双相(图1).心室晚电位:阴性.Holter:窦律,室早89次(含室速一串),T波改变(图2).

    • 肺上叶阴影伴臀部包块一例

      2006, 5(2):144-147.

      摘要 (1558) HTML (0) PDF 316.45 K (1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86岁,主因发现左上肺阴影14个月左臀部包块2d入院。缘于2003年12月体检胸片示左上肺淡薄片絮影,当时未行治疗,于2004年8月5日开始出现咳嗽,痰中带鲜红及暗红色血块,2004年8月27日肺CT示左上肺阴影增大明显,大小为3 .5 cm×4 .0 cm左右,并有空洞形成(图1)。2004年9月3日来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病理结果回报为低分化腺癌。由于当时已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未行手术,行X刀放疗,共放疗60Gy,咯血症状完全缓解,复查胸部CT肿瘤明显缩小。2005年2月6日患者自觉左臀部疼痛,发现左臀部外上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质硬,有…

    • 经胸多普勒超声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临床应用

      2006, 5(2):148-153.

      摘要 (1534) HTML (0) PDF 351.43 K (1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随着近期大量的研究发现,单一的基于形态学的方法已不能全面评价冠状动脉的整体功能和预测近期和远期预后[1].部分学[2]开始使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这一概念来更全面地评价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

    • 老年肺栓塞的诊断进展

      2006, 5(2):153-156.

      摘要 (1316) HTML (0) PDF 276.71 K (1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病率较高.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临床表现及常规检查的非特异性,临床误诊、漏诊及病死率较高,据报道在现代先进诊断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PE的误诊率仍在70%以上[1],若诊疗及时,病死率仅为2%~8%[2].因而,对PE做出及时诊断尤显重要.

    • 雄激素及雄激素受体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2006, 5(2):157-160.

      摘要 (1313) HTML (0) PDF 293.65 K (1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1冠心病危险因素概述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冠心病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绝经期前的同年龄段女性,即使考虑其他发病危险因素,性别仍是一个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子.回顾性研究显示,雄激素水平与男性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呈负相关,低雄激素血症可能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另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一般认为,雄激素的生物活性由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介导,现就雄激素、AR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主 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 办: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

电 话: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王士雯

主 编:范利

执行主编:陈韵岱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创刊时间:2002年

出版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82-408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